巴塘县简介

巴塘县位于甘孜州西部。北纬28°46-30°38′,东经98°58′-99°45′。东接乡城、理塘县,南连得荣县,西隔金沙江与西藏芒康、盐井、贡觉县和云南省德钦县相望,北与白玉县交界。南北长约260公里,东西宽约45公里。面积8186平方公里。
1990年总人口47256人,其中农业人口42044人,非农业人口5212人。藏族44601人,汉族1986人,余为纳西、彝、回、羌等民族。
古为羌地。汉系白狼国地。唐属吐蕃。元属朵甘思宣慰司都元师府辖,并置奔不思招讨司。明属朵甘卫生都指挥使司,港武七年(1374)置磨儿勘招讨司,境内又置刺宗千户所。明隆庆二年至崇祯十二年(1568-1639),属云南丽江土知府木氏管辖。后转隶青海和硕部固始汗统治。清雍正六年(1728),置巴塘粮台。雍正七年(1729)年,置巴塘宣抚司,下辖7个土百户。光绪三十三年(1907),“改土归流”后置巴安县,翌年升为巴安府。民国2年(1913),复为巴安县。民国14年(1925)属西康特别行政区。民国28年(1939),属西康省第五行政督察区。1950年属西康省藏族自治区。1951年更名巴塘县。1955年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1990年全县(包括敦县撤销后划归巴塘的1个区4个乡)辖5区、21乡、1镇。县治夏邛镇,距州府康定483公里,离省会成都公里。
巴塘,最早见于清康五十八年(1719)《清实录》,系藏语译音,意为“绵羊声坝”,含吉祥之意。巴塘县驻地,原系四山生命,绿野中开的一片草地,放牧牛羊,到处一片“咩咩”叫声,藏语“咩”即为“巴”音,因而以声音定地名,取名“巴塘”。
巴塘县美食
◆芹菜炒肉
◆凉拌三丝
◆糍 耙
◆团结包子
◆西红柿蛋汤
巴塘县特产
巴塘苹果:清宣统三年(1911年),美国外科医生史德文和基督教牧师浩格登从美国引进苹果苗木和种子,在其租界地架炮顶进行育苗栽培,最早栽培的一批苹果苗有30余株,品种10余个。
矮岩羊,偶蹄目牛科,生存在海拔2700-4000米灌丛、草甸、裸露岩石地带,成年羊体重50-70公斤,体毛呈灰棕褐色,背腹交界处及四肢有明显黑纹。
冬虫夏草为较常用川产道地中药材,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与其寄主蝙蝠蛾科昆虫蝙蝠蛾幼虫等的干燥子座和虫体。
鹿茸为常用中药材,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角化密性茸毛的幼角。习称花鹿茸,性温,味甘、咸,具有生精补髓、益肾助阳、强筋健骨等功效。
巴塘县旅游特色
巴塘县旅游资源丰富,山川秀丽、文化灿烂、民风独特。主要景区有:措普沟、措拉柯、格木自然风景区,竹巴龙矮山盘羊保护区,县城文化景区。其自然景观集“高、雄、雅、秀”于一体,融“险、峻、奇、伟”于一炉;人文景观既有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又有独特浓郁的民族风情;静略的寺庙、飘扬的经幡、安详的僧侣,无不召示着藏传佛教的神秘与幽远。